十八大以来,太湖县以“文化强县”为建设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十年来,该县累计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4个,每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400余次,有效推动了文化活动向基层拓展。 全县有文化经营单位法人324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14家,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十年来,全县文体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性能不断提高,大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显著,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持续推进,文化体育工作实现新飞跃。
加强基础设施提高文化服务
10年来,太湖县高度重视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启动实施文化体育建设项目和文化体育发展项目规划,逐年加大投入,县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太湖县体育中心位于新县建设南路高塔南路学士路和外环南路之间,占地15.16公顷,总建筑面积48037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建成“一馆两两一中心”,即综合体育馆公共体育场室外全民健身广场全民健身
每当夜幕降临,县体育馆总是很热闹,每晚8点左右,该县体育馆广场上聚集着很多跳广场舞的人,街道两旁也吸引着很多商人来往的市民。 馆内也开设了很多兴趣班。 “随着县体育中心建成,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每年接待群众健身40多万人,举办大型群众文体活动30多场,体育锻炼3万多人。 ”县体育中心主任胡颉斌说。
相对于城市,农村文化设施薄弱,服务供给不足也得到改善。 在江塘乡何墩村,每天早上村民都在广场上锻炼身体。 该村在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将利用村“两房”空地等,打造集宣传教育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按照文化活动广场文化室简易舞台宣传栏全套文化器材广播器材体育设施器材“七个一”标准,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江塘乡何墩村党总支书记韦正义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儿童快乐家园广场大礼堂体育设施作用。 利用假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村民学习振兴乡村创造文明移风易俗等精神。 大力弘扬新时代新风,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真正建成村民活动场所。 ”
10年来,该县聚焦惠民乐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赵朴初生平事迹陈列馆和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 启动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工程,2018—2022年间,先后投入资金1530万元,建设17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符合“七个一”标准的有159个。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太湖县不断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拓展文体活动空间,满足大众多层文体需求。 全县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中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太湖县按照“文化人文惠农”工作思路,大力建设文化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该县通过线上线下发力,线上线下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云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县图书馆在线开展红色图书推荐活动,县文化馆在线开展无形展示在线大侠文艺作品展示,各乡镇综合线上重点时段,开展主题摄影展书法展美术展等展览,承办大型音乐会,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等,为全县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10年来,通过乡镇村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大侠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 通过县文化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三级联动,促进了大侠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下一步,依托15分钟读书圈建设15分钟健身圈建设,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体活动蓬勃发展。 ”县文旅体局文化艺术股负责人梅嘉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组织群众文化活动400余次,其中县直组织100余次,乡镇组织300余次,较好地推动了文化活动向基层拓展。
立足地方特色发展县域文化产业
10年来,太湖县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按照优化总体布局展示特色区域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着力提升文化生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文化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十年来,全县文体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性能不断提高,大众文体活动蓬勃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显著,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持续推进,文化体育工作实现新飞跃。
县文旅体局局长王奋起表示,下一步将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省体育强县示范县为抓手,聚焦惠民乐民,聚焦全民健身,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推进体育强县建设进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