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与非洲20多个国家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持续开展深入合作。中部非洲热带农业技术创新联盟中部非洲现代热带农业联合研究中心中部非洲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中部非洲农业科学研究机构" 1010 "合作机制等为双方研究人员开展农业核心技术联合研究提供了平台,各类型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刚果开展热带农业科技攻关种植的“华南5号”木薯每公顷产量达51吨,是当地品种产量的5.6倍。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埃及开罗大学合作开发了针对埃及H5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灭活疫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正在与南非农业研究委员会合作,共同研究罗非鱼遗传育种问题。
与其教人钓鱼,不如钓人。中国政府通过增加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高级农业专家等方式,与非洲朋友分享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从2012年开始,向非洲11个国家累计派遣了38个集团367名农业专家,向受援国传授了近千项适用技术。福建农林大学依托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卢旺达成功推广了菌草栽培和食用菌技术。中国援苏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发的棉花品种“中国1号”“中国2号”大幅提高了当地棉花单产,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占苏丹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中国在布隆迪试点建设的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项目帮助了4个村庄的所有村民脱贫。此后,该模式在布隆迪全国建设了22个相同类型的示范村,增加了2,800户2.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340美元。布隆迪总统恩达伊斯米耶对中国援助农业项目进行了三次视察,多次表达了对中国政府的感谢。
农业要发展,人才很重要。在开展非农业合作的过程中,中国长期以来慷慨地与非洲朋友分享了中国农业发展和扶贫攻坚中总结的经验和智慧。(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农业农村部系统自2012年以来为非洲52个国家举办了400多期农业培训班,学员近万人。肯尼亚的露西米马诺两次去中国学习香蕉组织培养技术,回国后成立了自己的香蕉组织培养工厂,获得了非洲商业竞争奖。布隆迪的恩达伊克基从中国农业专家那里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带领家乡人民积累财富,现已成为布隆迪全国合作经济发展管理厅长。得益于中非共同进行的能力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的非洲年轻人投身家乡农业发展事业。
当前,非洲正处于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关键时期,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在新冠疫情反复延迟地缘博弈强化全球经济复苏力不佳的背景下,如果非洲能够以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将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是引起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等在非洲的推广应用,不仅有助于非洲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而且有助于非洲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实施中长期区域和国家发展计划。
在2021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宣布了中非务实合作“九个工程”,包括减贫惠农工程,为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中国将扎实推进会议成果,优化合作模式,扩大合作渠道,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帮助非洲大陆脱贫致富,推进高水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
《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