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落实持牌金融经营要求,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杜绝以“科技创新”为名,模糊业务边界交叉嵌套关系层层包装产品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等行为。
金融机构科技伦理治理迎来指导性文件。
文件从诚信创新数据安全包容普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风险防控绿色低碳等七个方面提出了金融领域开展科技活动应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适用于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伦理治理,防范和化解金融科技活动中的伦理风险。
根据《指引》的规定,金融科技的定义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其核心是持牌金融机构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对金融产品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进行改造或创新。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从而促进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指引》显然,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
金融是基础,科技是工具。
包容开放透明
在数据安全方面,《指引》要求金融机构充分获得用户授权,按照最小必要性原则采集数据,使用数据时坚持“专属使用”原则,严格采取保护措施,依法合规共享数据,主动清理留存数据。
在包容性方面,《指引》要求金融机构推进包容性设计,防止不公平歧视,履行无障碍义务。其中,在履行无障碍义务方面,文件要求建立“容错”的产品交互机制,着力弥合智能技术使用困难带来的数字鸿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温度。
在公开透明方面,《指引》要求金融机构充分披露产品和服务信息,做好消费者适当性管理,自觉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加强科技道德宣传教育。
在公平竞争方面,《指引》要求严防数据和流量滥用,公平公正使用智能算法,平等合理设置平台规则,鼓励开放互通的科技服务。
创新风险补偿,完善创新退出机制。
近年来,许多地方设立了科技创新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为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支持。如江苏省常州市今年8月引入《常州市“智改数转数字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实施意见》,创新建立“数字增信风险补偿”机制,帮助工业企业以“数”换“贷”。单户融资额度原则上最高为2000万元,单笔贷款最长期限为3年。贷款损失由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和合作担保机构按一定比例分担。
在积极完善创新退出机制方面,《指引》要求,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因特殊情况正常或异常退出时,应确保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实现顺利退出,包括但不限于业务和技术的安全退出。特别是在技术退出方面,产品和服务按既定程序下线,上下游及相关产品和服务恢复或复原,系统和设施移交并向金融消费者说明。如果涉及数据,做好数据清理回滚或修改相关数据隐私保护等工作。按照国家金融行业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执行。
此外,在绿色低碳层面,《指引》要求金融机构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战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