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生物科技公司怎么样,有什么好的书籍可以帮家长孩子一起入门?
推荐浪花朵朵童书编译的《大自然中的美食》和《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这两本书。一、《大自然中的美食》《大自然中的美食》是由日本中川孝俊等人主编,浪花朵朵童书编译的科普类书籍,看完之后不得不感慨作为一名宝妈我知道的真是太少,这本书给我科普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比如香喷喷的大米饭、甜滋滋的蜂蜜、浓郁的巧克力、香醇的牛奶、百变的豆制品,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它们是从哪里来,又是用什么做成的。现在的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有很多父母却不知道何为最好的。有人说孩子关心的问题才是父母关心的问题,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了解一些知识。《大自然中的美食》,这套书分为五册:《大米哪里来》、《牛奶大变身》、《大豆 !变身!》《蜂蜜做好啦》和《最爱巧克力》,香喷喷的大米饭、甜滋滋的蜂蜜、浓郁的巧克力、香醇的牛奶、百变的豆制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可是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是用什么做成的?有多少人能清楚,带着我们的担心与好奇,看这套书如何给我们揭晓答案。 这套书不仅仅给我们普及了常识,同时还能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比如让我们了解大米从哪里来,我们能更多地了解劳动者的不易,粮食的由来,可以多给爱挑食,浪费粮食的小朋友多讲讲,慢慢他们的坏习惯就会改正了。再比如从《蜂蜜做好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养蜂大叔和蜜蜂之间和谐互助的关系,养蜂人为蜜蜂准备蜂箱为它们创造良好的采蜜环境,在花蜜较少的季节为其提供食物照顾它们,同时蜜蜂用蜂蜜回报养蜂人。书中介绍地这些知识作为家长的你也不一定了解。虽然这是一本童书,其实作为家长的你更需要了解。以我自己为例,我的老家在河南省最南部,属于大别山山区,那里以大米为主食,常年种植水稻,和河南省其它城市以面为主食截然不同。我的家乡还因为是由深山、浅山、丘陵组成,盛产板栗,还有为人熟知的信阳毛尖。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刚开始我总是习惯吃米饭,周边的同学很是不理解,后来熟悉起来,很多同学好奇的询问关于家长的特产,但是他们的询问让我很无语,比如板栗是不是和花生一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茶叶是不是长得像小草,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当时我感觉很无语是因为我对他们如此低级的东西都不清楚感到不可思议,可是我却无法用很合适的语言去跟我的同学去解释。我只能在板栗成熟的时候给他看我拍的板栗的照片,在茶叶出来的时候发去我拍的茶叶的照片。种植水稻的我好像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去拍照片,因为最近几年我的父母邻居好多都已经不再种植水稻了,因为外出打工,家里的稻田外包的外包,闲置的闲置。我只有小时候帮父母插秧的模糊记忆,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很是感慨。小时候我也帮父母插过秧,那时候我们很多小孩子把这当成玩乐,一边插秧一边嬉闹,有时候没干多少活,还弄得一身泥,成了一个小泥孩。现在可能再也回不到那个时代,现在父母也不会再让我们去干这些农活了,虽然生在小山村,对于水稻相关的知识我知道的也仅仅局限于此,当妈妈之后,我也担心以后带女儿回老家,她问我这些我该怎么回答,同时作为妈妈我也明白我的担心是无用的,我需要做的是自己先了解这些东西,才能以后随时用在教育孩子上。但是现在《大自然中的美食》已经给我普及了很多知识,对于之前的担心我已经没有那么多担忧了,因为没有用,我们需要的是多看《大自然中的美食》这样的书籍。二、《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作为父母我们其实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多传授一些知识,只是可惜的是很多东西我们自己都不知道,都不了解,所以当了父母之后我们也需要为了孩子加强学习,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另外一种爱。《大自然中的美食》让我对科普类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我又阅读了另外一本同是浪花朵朵编译的科普类书籍──《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作者盛口满是日本著名的博物学家、插画 家、自由创作人,外号“螳螂蜥蜴先生”,同时也是当今日本活跃的生物记录作家。作品有《我的收藏》《骨头学校》《炸鸡恐龙学》《格齐昆虫记》《冬虫夏草之谜》等。他的作品细致写实、充满生机、贴近自然,在科普作家中独树一帜。他的科普作品和自然素描教学作品都广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盛口满在生物教学中会结合个人自然观察的体验,同时把自己绘制的自然素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因此感受到了生物的美丽和神奇。这本充满个人情感的自然笔记《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记录了盛口满老师十几年间观察到的身边自然的一切。看完介绍我有种迫切要读这本书的欲望,拿到书果真没有令我失望,首先封面就是一副引人入胜的图片:一个大的木柜子里放着很多我不知道的植物:菝葜(bá qiā)、朴树、无患子、香榧、新木姜子、雀瓜、薏苡等等,而且有些字我竟然都不认识,菝葜我还特意去百度了下怎么读。这样的封面让我瞬间觉得自己再不好好阅读这种科普类书籍,就真的out了。扉页和尾页都是用白线条勾勒出各种昆虫的脸,同样的很多昆虫我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由于是白线条画的我当时竟然多事的用彩铅涂起了颜色,后来我在想,是不是作者也希望读者在看完书之后能结合书和想象也来给这些昆虫上下色呢?接下来书中竟然还贴心地图片的形式给我们介绍起了开启寻宝之旅的工具:登山包、瓶状和盒状的容器、捕蝶网、三角板、剪刀、镊子、美工刀、铅笔、签字笔、笔记本等。作者如此贴心地介绍让我不得不佩服,让需要带孩子出去寻宝的父母都不用去网上寻找购物清单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书中的正文部分,全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分别介绍各个季节大自然的美丽,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独特之美,春天盛开的花朵,夏夜里的小虫,秋日里的果实,寒冬的巢穴……作者不仅仅根据季节的特点给我们分享他的收藏,更重要的是还通过我们不太注意的一些细节给我们读者呈上更丰富的知识。
万物生长的春天,自然是繁花盛开,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真不少,虽然作者带领我们去的是很普通的水田,可是这里有美丽的紫云英、可以食用的水芹、还有我不熟知的看麦娘,圆齿碎玉荠。作者不仅仅是用画笔画出它们的样子,还贴心地写出它们的别名,比如我就光知道水芹叫野芹菜,通过作者这样的介绍我就很容易了解了,而且作者还用图文结合地形式详细介绍了紫云英生长的过程。春天里的水田是鲜艳的,我想假如你带你的孩子来游玩,一定会很被这种自然景象所吸引。春天不仅仅是花卉争相斗艳的季节,就连昆虫也踊跃登场,小男孩一般都比较喜欢动物一些吧,作者在寻虫记中让我们大开眼界。哇,原来爱咬羊蹄草的虫子有这么洋气的名字金花虫,还有一种颜色跟青草颜色接近的昆虫叫做青伪叶甲。我更佩服作者的是,蝴蝶的那么多品种,作者竟然用一页纸来给我们介绍,据说这里面的画都是作者纯手绘完成,看到这样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专业和敬业。好多蝴蝶小女孩一般都比较喜欢花朵吧,作者在寻找春天的花朵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我们熟知和不熟知的花朵,以后不要光给你的孩子描述春天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请像作者这样让你的孩子知道他喜欢的花朵具体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而不是停留在我们大人的描述中。来看看作者光一个蒲公英就花了两页纸来介绍,原来有些蒲公英可以作为药用,作者说把一朵药用蒲公英的花序分解成一小瓣一小瓣,然后再观察,会发现每一个小瓣都可以当做一朵真正的花,是不是很有意思。而且把蒲公英的花茎切开来,里面会流出白色的汁水,把这些汁水收集起来再晾干,可以做橡皮。把蒲公英的根收集起来,把他们切碎,再用火慢慢地烘焙,还可以做出蒲公英咖啡,是不是又学到很多东西,以后还可以按照作者的介绍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做看呢。这本书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秋天的介绍中很有趣的一段,有一节的名字叫着挂在身上的“旅行家”哈哈,原来作者说的是大狼把草、苍耳、求米草、南方露珠草、龙牙草、鬼针草、狼尾草这些容易粘在人的衣服和鞋子上的家伙,所以作者说走过草地带回来不少种子,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一下子知道这些无名小卒的大名。看作者的语言还很幽默呢,其实我以前有过类似体验,被这些家伙粘到身上,半天弄不下来,那时候我是很郁闷的,可是通过作者的介绍我竟然有种想笑的感觉。带着孩子认识自然我强烈推荐宝爸宝妈们来看看《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不仅仅给我们科普了我们不熟知的知识,同时在科普的同时教会我们如何去开启自然寻宝之旅,让你去发现自然之美。有人说这完全可以作为生物教科书,我完全同意,同时我觉得这本书还具备教科书没有的特点,书中的图画全是作者手绘完成,专业程度毋庸置疑,而且书中的语言和图文结合却不像教科书那么呆板,所以这是一本绘本中的专业教科书,专业教科书中的实用绘本。假如你也想让你的孩子了解这些,让他亲身体验自然寻宝的过程,请像作者一样带着你的装备出发吧,也许你们会有不同的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带着孩子认识大自然,如果你还不知道从哪里入门,推荐你看这本书去寻找大自然的美食和大自然的宝藏。有人专门去农村收购旧木头?
外地商贩以500元的高价买走了我爸一直堆在墙角的那些旧木头,我们全家人都以为捡了个大便宜,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无意间跟邻居的一次闲聊,我爸才发觉自己吃了大亏,拿在手里的500块也没那么香了…
这堆木头是我爸之前拆旧房子时放在那儿的,家里盖了楼房后这些木头就被闲置了,当柴火烧掉我爸有点舍不得:多好的木材啊,烧了可惜了,万一以后哪天能用得上呢!堆在那儿又挺占地方,再加上风吹雨淋的,有些木头都开始腐烂了,看着让人心疼。当有外地的商贩开着小货车来村里收旧木头时,我妈就催着让我爸将这些木头给卖掉。“你放在那儿到最后只能烂掉,一分钱都得不到。现在人家出500块钱收这些木头,相当于咱们白捡了500块,我认为挺划算。再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用煤气、天然气了,哪还用得上这些木头呢?”我妈劝我爸。我知道我爸是真舍不得,毕竟在以前的老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跟这些木头还是有感情的。可如今确实是派不上用场了,堆在那儿不仅占地方还担心里面藏些蛇、老鼠之类的,索性一咬牙卖了算了,好歹能换回几百块钱。我妈接过对方给的500块时笑得脸上堆满了褶子,那样子真像是自己捡了钱。可过了没几天,我爸无意间听邻居们聊天,才明白这些人来收旧木头的真正用意,惹得我妈直喊:亏大了,亏大了!原来据邻居讲,他们有个远房亲戚就是开木头加工厂的,雇了几个人专门到处收这种拆房子的旧木头。短短几年时间,家里又是买房又是买车的,亲戚朋友们羡慕得很!不懂行的人认为这些木头就是堆柴火,除了劈柴烧火其他地方根本用不上。懂行的人见了它们可就是见着了宝贝,用处大着呢!事后我爸也将邻居的话回来向我们复述了一遍,总结出这些旧木头被收回去后有哪些用途。我也按照我爸的描述将木头的用途整理出来,写在下面供大家借阅。一、制作、翻新各种木制家具。因为他们不光回收盖房子用的旧木头,以前农村那种老式的实木柜子、床之类的他们全都收。制作这类家具用的通常都是上等木材,颜色、材质都很不错,他们将其回收回去,再进行翻新或者二次加工,卖给一些怀旧餐厅或主题饭店,甚至是一些民宿酒店,价格就不知道要翻多少倍,这里面的利润大着呢!对于收回去的旧木头用途则更大,因为都知道以前建房屋用的椽子、檩条都是上等木材,结实还很耐用。用这些旧木头制作的木制家具,比如衣柜、木床等等,其中的利润也非常可观。因为这些木头在回收时价格都不高,很多人甚至都是当废品半卖半送来处理的,低价收高价卖,懂行的人都愿意做这门生意。二、卖给更偏远或有需要的地方用来建房子。这个可能大家就比较好奇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楼房,用的都是钢筋水泥,谁建房子还会用木头呢?先不要急着下结论,看似我们身边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楼房,实际上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或者农村的一些贫困家庭,建房时还是会用到这些木头。比如我们村里有两个五保户,因为无儿无女没人赡养,唯一的住房也是破烂不堪。村干部响应国家政策,为老人们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解决了住房问题,还每个月送米送油。当然建的新房子就是普通的民房,旧木头再次派上了用场。三、卖给木头加工厂制作专用的木箱、托盘。因为回收旧木头的成本很低,而制作类似于养蜜蜂用的木箱子、快递运输时用来固定保护较大东西的箱子等都需要用到木材,特别像大型物流公司对这种固定箱子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这种低成本的生意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效仿。四、制作蘑菇、香菇种植用的基底、宠物店的垫料、人工合成的板材、甚至是木炭等等。旧木头收回去后还会进行再次筛选,通常腐烂的、材质不佳的会被挑出来用机器粉碎或压合,做成种植各种菌类的基底或者养宠物用的垫料等等。而一些挑剩下的成色还不错的木材,就可以用来加工制作人工合成的板材,比如三合板等等。还有些木材被送往木炭制作厂,被用来制成木炭了。当然,最后制作成什么样的产品还得根据这些木材本身的材质和用途来决定。看来,这还是应证了那句话: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任何东西都有自身的使用价值,虽然暂时在这项功能上失去了价值,但同时又会有新的用途让其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里也给了我们一些启发,对于家里派不上用场的废旧物品,我们该如何处理才能既不浪费资源,又能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呢?一、旧衣物、旧鞋子、旧玩具之类的物品可以在清洗消毒之后,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继续使用。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不愁吃不愁喝,新衣服、新鞋子也是想买就买。但是我们别忘了,还有少部分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连穿件新衣服都很奢侈,而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衣柜里落满灰尘的旧衣服、旧鞋子,孩子不再玩的旧玩具,可以在清洗干净之后捐赠给这些有需要的人。既帮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又让这些物品没有被浪费丢弃掉,何乐而不为?二、旧家具、家电之类的,我们可以卖给废品回收的人,或者在二手平台、旧货市场上出售。家里的床、电视、冰箱用久了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我们可以当废品卖给那些专门回收旧家具家电的人。如果这些物品只是因为有些旧、并不影响使用的话,我们可以在二手平台、旧货市场上处理,毕竟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三、合理控制我们的消费,尽量做到物有所需、物尽其用,这不光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还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不盲目消费,也不要冲动消费,买回家的东西能充分派上用场就是好的东西,合理消费。现在都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我们的消费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东西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用越好。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但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而且我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改变,真正的拥有其实是懂得它的价值,然后将其利用到极致。总结:废旧物品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不能随意丢弃,因为可能还有其他需要的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合理消费、物尽其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永远是值得我们追求的。缙云山国家级风景成立于多少年?
中文名称: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重庆市北碚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7600公顷
景点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设立时间:2001年
1、历史沿革
1951年,在缙云山成立了北碚防护林站,1954年改称重庆市缙云山风景管理所,隶属重庆市建设局。
1953年拟建缙云山气象哨,1981年3月正式建立并开始观测缙云山气象。
缙云山
1954年,中共西南局在缙云山修建干部休养所,共建房48栋,总建筑面积8860平方米。1979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服务局接管,1983年改称“重庆市人民政府缙云山招待所”。
1961年8月,缙云山农场职工在蕉叶湾烧芋头引起森林火灾,烧毁森林100余亩,缙云山风景管理所在302部队支持下,当年秋季即恢复造林,火灾后该地取名“火烧山”。
1973年5月31日,四川省重庆市革命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加强缙云山风景林区的保护管理,坚决制止破坏风景林木的通告》。
1979年4月,渝发(1979)23号文批准正式成立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并将“重庆市缙云山风景区管理所”改名为“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其主要任务是保护缙云山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自然景观,为此,四川省重庆市革命委员会以市革发(1979)51号文颁发了《关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实行封山育林的布告》。
1985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编(1985)56号文正式同意成立重庆市缙云山植物园。
1986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布告》。
2001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年获得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2、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面积7600公顷。
土壤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
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
缙云山 水文
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
冲沟长度一般为0.7~1公里,最长者1.8公里,最短者0.5公里,大多属于幼年冲沟,其弯曲度不明显,多为直线型冲沟,而沟谷为“v"字型。谷宽10~50米,也有几米宽的,由于山体蓄水量较大,冲沟大多数(12条)有常年性流水,成为山泉,满足职工、村民以及游客的生活用水,并且煤洞水还成为地势较高的丘陵地的灌溉用水。所有这些流水最终流入嘉陵江。保护区范围内,有人工挖掘的堰塘,溪沟筑成的大小水库共计11个。
3、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其煤层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水马门、麻林坝一带。据统计,1926~1933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
植物资源
保护区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淡水藻类植物2科、19属、105种;苔藓植物45科、77属、109种;蕨类植物38科、75属、148种;裸子植物9科、26属、45种;被子植物152科、795属、1559种。在这些植物中,木本植物549种,占27.9%;草本植物1109种,占56.4%;竹类植物94种,占4.8%;苔藓植物109种,占5.6%;藻类植物105种,占5.3%。
4、保护对象
动物
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
缙云山 植物
缙云山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较多,根据1985年国家环境委员会公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编写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和1997年林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资料所列保护植物名录,缙云山有国家级保护植物为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14种,包括水杉、银杏、秃杉、金钱松、荷叶铁线蕨、珙桐、银杉、金花茶、苏铁、四川苏铁、伯乐树、攀枝花苏铁、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37种,包括香果树、鹅掌楸、峨眉含笑、厚朴、连香树、杜仲、福建柏、木瓜红、八角莲、银鹊树、香水月季、红椿、天竺桂、红豆树、任木、桫椤、金毛狗、粗齿黑桫椤、小黑桫椤、中华猕猴桃、绞股兰、核桃、香樟、润楠、浙江楠、喜树、红椿、花榈木、黄连、青檀、乐东拟单性木莲、红花木莲、八角莲、董棕、金荞麦、观光木、白辛树。
以缙云山植物作模式标本命名的共38种,包括北碚槭、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缙云紫珠、缙云卫矛、长叶珊瑚、凹脉新木姜子、重庆山茶、北碚榕、缙云紫金牛、北碚紫金牛、瘤果茶、缙云山茶、陕西短柱茶、细萼连蕊茶、四川蒲桃、无叶荠苎、三角叶假福王草、缙云瑞香、毛柱瑞香、缙云冬青、弓果黍、无刺檀梨、缙云瘤足蕨、蜀桂、缙云铁线蕨、润楠、菱叶乌头、毛桂、四川毛蕊茶、多花堇菜、小野芝麻、柳叶红茎黄芩、疏序荩草、丛生蜘蛛抱蛋、缙云溪边蕨、粽叶草。
5、旅游信息
植物园
重庆市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重庆市植物园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务是保护、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广泛收集国内外亚热带木本植物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建成科学内涵高、园林外貌美、科普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森林植物园。
缙云胜境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夕照峰9峰横亘,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1050米。景区有佛光岩、相思岩、舍身崖、黛湖、白云竹海等众多优美的自然景观。缙云山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缙云寺、温泉寺、白云观、绍龙观、复兴寺、石华寺等8大古刹和晚唐石照壁、明代石牌坊、宋代石刻等名胜古迹。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1932年)遗址和狮子峰寨、青龙寨等古寨遗迹;还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有50年代中共西南局领导夏季办公旧址(贺龙院和小平旧居)等;现新建有白云观、绍龙观等道教文化园区和景点。景区每年举办缙云登山节和“缙云论剑”武林大会。
狮子峰
海拔864米,由下仰望,其状似雄狮俯卧峻岭,狮子峰上又有一头铜狮子,故名狮子峰。于峰顶“太虚台”极目远眺,蜿蜒如带的嘉陵江和风光秀丽的北碚城可尽收眼底。
香炉峰
海拔854米,与狮子峰相对峙,峰旁一石柱高约20米,形似香炉。峰上建有高达41米的观景楼。
小平旧居
位于杉木园东南角,距贺龙院300余米,为2幢一楼一底小楼,前面的是原中共西南局办公处,后面是小平同志任中共西南局书记时旧居。
缙云山 贺龙院
原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元帅办公楼,为一楼一底,中西合璧式建筑,掩映于苍松绿树丛中。楼前塑有贺龙元帅半身戎装石雕像。
缙云山 洛阳桥
在缙云寺山门前,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溪涧,不知创建于何时。相传冯状元常到桥上迎着朝阳洛诵诗文,故名洛阳桥。现存的洛阳桥,系1953年修公路时改建的。桥宽4米,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常为游人驻足之处。
八角井
在缙云寺西北100余米处,石地凿成,深10余米,池水澄碧,常年不涸。井上石栏系1953年用青石砌成八角形。传说当年冯状元在此读书时,常到池中洗墨,故称“洗墨池”。1990年周云泉所题“八角井”石碑,现立于井旁。
黛湖
在绍龙观后,九龙寨下的公路边,水清澈碧绿如黛。1930年,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便取名“黛湖”。1935年,书法家欧阳渐书题“黛湖”。1934年,北泉公园经理邓少琴等组织北泉黛湖水利协会,向四川省水利委员会贷款法币120万,修筑堤坝蓄水,并立有“黛湖”石碑。1955年,重新修筑黛湖堤坝。现黛湖蓄水面积近30亩,湖中有鼓藻类植物20属140余种,是淡水藻类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系垂钓、荡舟的极好场所。1997年,庆银集团公司开发黛湖,建立“度假村”,后社会反映强烈,市政府出面制止。
龙塘
在缙云寺西面八角池附近,为平地下陷深塘,宽30米,深30米,上小下大,呈圆形。周围竹树茂盛,塘底植被葱茏,有潺潺流水,常年不断。当地农民曾用绳索下底探险采药。
海螺洞
海螺洞位于聚云峰右侧山垭岩石上。洞口径1.8米,深3米左右,洞形似海螺,当山风吹入,洞穴呼呼有声,故称海螺洞。后有好心人,将洞中凸石打掉,破坏了自然形成的空气振动发音的条件,螺声至此就消失了,现徒留其洞。上方所凿“海螺洞”系1998年西南师大邓福林先生所书,工匠赵忠益所刻。
6、交通线路
公共汽车线路:解放碑、南坪、杨家坪均有公共汽车到北碚,到北碚后在地下商场车站换乘至缙云山的旅游专线客车,发车班时间为8:30,9:30,10:30,11:30,13:30,13:30,14:30,15:30,16:30,17:30,返程车在缙云山大门乘坐
自驾车线路:1、渝合高速路缙云山出口下高速公路,15分钟即到。2、到沙坪坝经杨公桥、双碑、井口到北碚,沿国道212经文星湾大桥向合川方向到三花石上山。
7、景区特色
缙云山风景区包括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及嘉陵江"小三峡"等景区。缙云山集雄、奇、险、幽于一身,横亘40多公里,因山上云雾多带红色而得名,上有9峰7寺。9峰中以狮子峰最为壮观,峰高864米,有莲云石阶可通极顶。于峰顶远眺,夜观北碚灯火,朝观大江日出,无限风光尽在一览中。观日出如遇云海,偶有"佛光"出现。有"黛湖"镶嵌在崇山峻岭中,构成"山如碧玉水如镜,云在青天月在松"的美景。7寺中以缙云寺保存最为完好,寺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中有宋、明石刻珍贵文物。山中林海苍莽,古木参天,藏有数百年的古银杏、古桂花树,有胸径1.32米的红豆杉。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河流纵横、湖泡洼地星罗棋布,生境复杂多样,主要有河滩苔草湿地、湖滩洼地芦苇湿地以及碱蓬盐沼等。位于白城市镇赉县,汹涌嫩江与温柔洮儿河...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筑...
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经国务院审定,于2018年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历史沿革 2018年5月31日,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审定,由国务院...
查干湖冬捕捞出长江鱤鱼?
首先,北方松花江流域确实有鱤鱼!其次,查干湖冬捕之所以年年大丰收,是因为查干湖属于国营渔场,每年都投入大量的鱼苗。
下面简单说下,查干湖冬捕年年大丰收的秘密。
一、东北也有鱤鱼鱤鱼,民间叫竿鱼、杆条鱼、水老虎等等名称,属于鲤鱼科,是以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也是大型淡水经济鱼类,由于少刺、肉嫩,历来都是属于高端鱼类。
巨型鱤鱼在我国目前除了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水系中都有鱤鱼的存在,例如东北的松花江流域,一直就有鱤鱼的存在,并且鱼类种类达到了77种,被称为“三花五罗十八子”!
不过随着环境的恶化,水质变差,鱤鱼慢慢在国内很多地方都绝迹了!后来就造成了,国内除长江及与长江直接相通的湖泊外,很少看到鱤鱼的存在。
慢慢的!在民间,人们把鱤鱼就称为了长江鱤鱼,其实这并不科学!
二、查干湖为何会有鱤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查干湖主要水源是霍林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濒临干枯,到1974年,查干湖实际已经干涸了,变成了“北旱河”,加上查干湖本来就是天然盐碱地,于是渔民们开始转行熬盐卖碱;
“引松渠”修建照片这里,必须要感谢当地政府,正是在政府的组织下,查干湖从1976年开始修建运河,计划从54公里外的锡伯屯引入了松花江水,经过8年修建,到1984年的“引松渠”竣工后。查干湖才慢慢地恢复到了今天的水平,一年的平均蓄水量可达到7亿立方米,成为了今天吉林最大的天然湖泊。
查干湖水体一滩死水肯定不行,于是当地政府又兴建了查干湖与嫩江的互通,如此,查干湖水体上靠松花江,下联嫩江,形成了完整的活水体系,据统计,查干湖的水每三年可以整体置换一次。而在成为国家“十四五”期间150个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一后,查干湖的水质也越来越好。
所以,查干湖有鱤鱼一点不稀奇,松花江的鲤鱼、鲫鱼、鳇鱼、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花鮕、鳜鱼、长春鳊等等鱼类,在查干湖其实都有存在。
三、查干湖为何年年丰收?每年查干湖国营渔场都要投入大量的鱼苗。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查干湖每年投放鱼苗约50万公斤左右,且鱼苗长度都达到了16-20公分。
查干湖的鱼苗投放而今年2022年,查干湖就按春、秋季节分批次累计投放了110万斤的鱼苗,约1000万尾。主要为花白鲢、草鱼、大白鱼等,而花白鲢因为生长快,体积大为主要投放鱼种。
游客参与查干湖渔场冬季捕鱼加上捕鱼数量远少于投入数量。而管理方面,当地政府明确了渔民的渔网尺寸,冬捕用的是6寸网,留下养大,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也就是查干湖为何年年丰收的重要原因。
回答完毕!
关于【新木生物科技公司怎么样】和【有什么好的书籍可以帮家长孩子一起入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