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生物识别系统是什么,建档立卡需要什么?
一、办理建档立卡证明:
1、先到你家的所在地 ,开贫困证明。如 村,组。或者街道 ,社区。就是最小的单位,你们家直接隶属于管辖的最小单位。
2、 再到上一级单位,认证。一般是乡级。
3、 再到县级部分单位,一般是民政局 开局证明。
二、办理建档立卡手续:
1、规模分解。按照《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参考方法》(见附件2),各省将报国务院扶贫办核定后的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
2、初选对象。在县扶贫办和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3、公示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以上工作在2014年5月底前完成。
4、结对帮扶。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导下,各县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
5、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上工作在2014年7月底前完成。
6、填写手册。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
7、数据录入。在县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各县负责制发,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以上工作在2014年8月底前完成。
8、联网运行。由各省扶贫办负责,将录入数据在本省内试运行,并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9、数据更新。贫困户信息要及时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此工作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在次年1月底前完成 [2]
聘任制公务员参公事业编普通事业编这三种职业如何区分?
聘任制公务员、参公事业人员、普通事业人员三种职业如何区分,三者之间的待遇有什么不同?
1、聘任制公务员:是根据工作需要,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行政编制数额范围内,以合同形式聘任、依法履行公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种公务员管理方式,是2007年开始在深圳进行试点,主要是适用于党政机关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
聘任制公务员并非真的是公务员,只是承担公务员职责,享受公务员待遇,实行合同制管理。可以是永久性聘任,使用行政编制或者机关事业编制,也可以仅限于合同期内聘任,不使用编制。无论是否使用编制,聘任制公务员和公务员招考一样,必须是在规定的行政编制出现空缺时,才有资格进行聘任。无论是否使用编制,该编制必须空缺出来,以对应该岗位的职能和职责,实现人编对应。
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依据的是《公务员法》的规定,但主要是根据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签订的聘任合同进行管理。聘任制公务员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等,都由合同规定,工资收入的调整、个人待遇的变更,同样是按合同执行。公务员的晋升、职务任免、调动,以及工资普调、福利奖金等,都与聘任制公务员没有直接的关系。
2、参公事业人员:是指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执法类机构,按照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审批,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公务员待遇。参公人员虽然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其承担的职能,多为行政审批类,个人身份也与公务员一致,可以在公务员岗位自由转任(部分地区有区别)。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除行政执法机构依然保留参公待遇,执法人员依然是参公人员之外,其他的参公事业单位,由于行政职能已经随改革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不再保留行政类事业单位,因此,该类事业单位也不再参公,已经取得参公身份的人员,暂时保留参公待遇,以待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措施出台。
3、普通事业人员:是指承担公益服务职能,和行政支持、行政辅助类职能的事业单位,其正式职工使用事业编制,按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分别对应不同的职级、职级待遇。
事业单位按财政供养,又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事业单位以全额供养为主,编制使用也以全额编制为主。差额事业单位除乡镇卫生院外,其他都将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改企,公益服务职能划转到职能相近的全额类事业单位,差额编制数额逐渐缩小并趋于消失。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企,自收自支类事业编制将不再使用。
三类监测户识别标准?
2020年是脱贫攻坚之年,虽然我国在这一年完成全面脱贫,但国家要求后续要做好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保障工作。那么,2021年脱贫监测户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监测户享受哪些政策呢?
一、2021年脱贫监测户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标准,对所有脱贫户(含脱贫-不享受政策)中不稳定户进行摸底监测。具体标准如下:
1.家庭中有产业,但产业收入连续2年不持续稳定、不升反降、且有可能降到当前脱贫标准以下的。
2.家庭中有就业人员,但就业收入连续2年不持续稳定、且有可能降到当前脱贫标准以下的。
3.收入结构不合理、补贴性收入过高(占家庭总收入60%以上)且补贴政策到2020年结束或中期调整的。
4.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因产业发展失败等原因造成刚性支出较大、导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当前脱贫标准以下的。
二、监测户享受哪些政策?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办理条件:凡持有我县常住户口的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我县低保标准(目前我县低保标准为671元/月),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因病等刚性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在计算家庭收入时予以扣减。
办理程序:申请城乡低保,应由家庭成员或家庭成员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代其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乡镇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后,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民主评议。乡镇综合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等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建议,并在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公示。公示期无异议的,乡镇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县民政局审批。
2.临时救助
办理条件:凡是拥有寿县户口或者在寿县居住的常住人口,均属于临时救助工作对象。救助对象的确定,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困难家庭和人员陷入紧急、危难的困境;依靠自身能力不能脱离困境;不具备其他社会救助项目申请条件或其他社会救助政策未能帮助其脱离困境。
办理程序:申请人向其户籍所在地(人户分离家庭向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或委托村(居)民委员会代理提交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自受理申请当天起3个工作日内组成核查组,开展入户核查,系统了解其家庭人口、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核查突发事件情况及困难程度等。经核查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由乡镇人民政府在其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居住地公示2天。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及时报县民政部门审批。临时救助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可由乡镇人民政府受理、核实后直接审批并发放临时救助金。
3.教育补助
根据2021年班玛县雨露计划教育补助安排,针对监测户家庭学生可申领3000-10000元的补助。身边时间为2021年8月26日至10月31日,系统开放期间可随报随审,审核期结束后开展集中公示公告,11月1日-11月21日为公示期,补助资金于12月10日前发放到位。
2021年脱贫监测户的认定标准是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人员,而监测户可以享受低保、临时救助等方面的补助,不过具体以地方公布的政策为准。
农村贫困户养殖怎么申请?
农村贫困户养殖申请补助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而异,但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申请:
1. 了解政策和资格要求:首先,你需要了解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提供的养殖补助政策和资格要求。这些信息通常可以通过当地政府网站、农业部门或扶贫办等渠道获取。确保你符合申请补助的条件和要求。
2. 准备申请材料:根据要求,准备申请所需的材料,例如个人身份证明、户口簿、贫困证明、养殖计划书、养殖场地证明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农村扶贫办。根据当地的规定,可能需要填写申请表格并进行面谈或现场核查。
4. 审核和评估:提交申请后,相关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和评估。这可能包括对养殖场地、经营计划、贫困程度等方面的评估。
5. 批准和发放补助:如果申请获得批准,你将获得相应的养殖补助。补助的形式和金额会根据政策而定,可能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兽药补贴等。
请注意,具体的申请流程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你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或扶贫办联系,获取详细的申请指南和相关信息,以确保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申请。
关于【民政局生物识别系统是什么】和【建档立卡需要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