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方法都有哪些方法,民法典关于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但是人脸等生物信息泄露后,个人维权非常难,不亚于上青天。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可是现实中很多商家在采集信息时目的并不“正当”,收集行为也不“必要”,甚至有的商家采集人脸信息具有隐秘性,消费者往往不知情。可以说,法律法规对人脸等生物信息保护还存在盲区,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的特性,如果人的生物信息泄露会给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为此,对生物信息保护不能靠个人救济,国家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织密人脸等生物信息保护网,尤其是要将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纳入治安和刑事处罚的范畴,一旦有人非法触碰人脸等生物信息就自动启动打击程序,减少个人维权代价,倒逼一些商家和个人不敢随意采集个人生物信息。
动物是如何判断什么东西可以吃的?
人也是动物的一种。人 能够分辨很多食物是不是能吃,这是靠人的本能以及后天学习学会的技能。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经过若干年的代代相传与进化,已经具备了大自然生存的本领,而学会辨别事物就是最基本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养成一般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食草动物不可能去吃肉,肉食动物不可能去吃草,杂食动物一般肉和植物都吃,这些都是本能。
其次,动物会跟自己的同类模仿学习,每一种动物都是在不断地进化当中,这就要求它们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自己的模仿学习去接受辨别新的能吃的食物。
再次,各种动物都生活在适宜自己生活的大自然中,周围有很多可以吃的植物,有的时候不能保证每一种植物都够所有动物食用,它们要想生存下去只能动过望,闻,尝等动作去鉴别,不断尝试直至发现可以果腹的食物。
你知道哪些冷知识?
1、老鼠的精子比大象大。
2、小狗不能吃巧克力。
3、李小龙的动作太快,因此只好放慢镜头。
4、驱蚊水不是驱蚊,而是让蚊子迷路找不到身体。
5、粉底的天敌就是化妆水,所以衣服脏了别慌。
6、耳塞戴一小时,耳朵的细菌增加700倍。
7、鱼也会口渴,咸水鱼靠吞水,淡水鱼经由食物和鱼鳃得到水分。
8、手语是有国界的,就像有声语言一样。
9、遇到紧急跳车,向后方跳的话,速度会相对抵消一点,着地时会减少一些撞击力。
10、热水比冷水灭火的效果要好一些。
11、醉酒时,膀胱储存的尿量是平时的2-3倍,
12、五脏六腑,唯独心脏不会得癌。
13、键盘的细菌比厕所还多。
14、喝酒前,吃动物内脏可以延缓酒醉。
15、据说玛丽莲·梦露,一只脚有6个指头。
16、人一生不断的在换皮。
17、正常人,7分钟就可以入睡。
18、橡皮筋经过冷藏,耐久度更高。
19、蟑螂没头,还可以活10天左右。
20、打喷嚏,没人能睁着眼睛。
21、最贫穷的48个国家资产总和,比不上全球最富的三大家族。
22、万 宝 路香烟公司的第一任老板,死于肺癌。
23、越聪明,头发含有锌和铜越多。
24、眼睛一辈子都一样大,但鼻子和耳朵一直在长。
25、剥洋葱时嚼口香糖,不会流眼泪。
26、蒙娜丽莎有眼泪,没有眉毛。
27、发明电话的亚历山大.贝尔,从没有给妈妈和老婆打电话,因为他们都失聪了。
28、“bookkeeper”是英语中唯一一个连续三次重复的字母。
29、胡须是生长最快的体毛。
30、世界上先有鸡,再有蛋。据说是《圣经》说的。
31、男人的视力比女人好,女人的听力比男人棒。
32、打喷嚏的时候,心脏会骤停1毫秒。
33、正宗的蜂蜜不会变质。
34、鳄鱼再厉害,也不能伸出舌头。
35、蜗牛,不打扰它,可以睡三年。
36、北极熊都是左撇子。
37、蜘蛛放大1万倍,面貌狰狞得让人害怕。
38、刚出生的婴儿第一泡屎都是绿色的。
39、驯养的蟒蛇不再进食和盘睡,反而跟你躺在一起,就要当心,它就是在丈量能否把你活吞。
40、猫的尿是夜光的。
41、人类最厉害的肌肉是舌头。
42、猪的高潮,可以维持半个小时以上。
43、出生的虎鲨,在母亲子宫就是兄弟相残。
44、蚂蚁有两个胃。
45、中考、高考试卷是犯人复印的。
46、蜗牛是雌雄同体。
47、臭屁虫可以吃,爆炒更香。
48、牡蛎的性别会由男变女,此后一生中还会变几次。49、猪的眼睛看不到天空。
50、全球最年轻的父母,在中国,当时年龄只有8-9岁。
自然界辨别方向的方法?
倘若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哪怕是走了几次的街道,如果不借助导航仪、地图或者指南针等一些工具,你就很容易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迷路。
我小时候居住的房屋檐下有一个燕子窝,燕子在每年的3~5月就会北迁,9~10月就会从北方飞回来过冬,当时觉得特别神奇,为什么燕子从来不会迷路?日出的方位称为·东方,日落的方位称为·西方,地球的地磁场分为南、北两极,同时代表着南方和北方。当你面向清晨时的太阳就可以利用“前东后西,左北右南”,这句秘诀来辨别方向。地磁场的磁性是很微弱的,我们人类根本感知不到它的存在,地磁场对人类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有些生物却可以感知到地磁场的存在,并且利用它作为导航工具,地磁场对这些生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图源:网络黑脉金斑蝶与导航举例说明:当春季的第一道曙光照亮墨西哥湾的山谷时黑脉金斑蝶就开始迁移,每天向北飞行110~140公里左右,当到达了美国南部的地区后,黑脉金斑蝶就会将这里作为繁殖下一代的根据地,同时也将这里作为结束自己生命的安息地,这一代的黑脉金斑蝶寿命只有2个月左右,它们在产卵后就会死去。孵化后的黑脉金斑蝶在经历了幼虫期和蛹期之后破蛹而出成为第一代黑脉金斑蝶。它们会接替上一代未完成的迁移使命,继续以每天110~140公里的路程往北迁飞。经过6个星期的飞行黑脉金斑蝶会抵达美国的中南部地区,第一代的黑脉金斑蝶和上一代一样在产卵后就死去,并将使命传递给了第二代的黑脉金斑蝶。第三代的黑脉金斑蝶在接过接力棒之后径直往北飞行,直至完成余下北迁的所有路程抵达美国的北部或加拿大的南部地区,它们会在这里产下第四代黑脉金斑蝶。第四代黑脉金斑蝶在喝饱饮足之后,在8~9月就会开始往南飞迁,这一代的它不会将南迁的使命交给下一代,凭“只蝶之力”横跨整个北美大陆最终抵达祖先的家乡墨西哥湾山谷,甚至有可能停歇或把卵产在祖先曾经待在的那一棵树上。黑脉金斑蝶拥有如此精准的定位能力确实是一个奇迹,然而事实是它们利用了地磁场来实行定位导航。图源:网络受地磁场影响的动物还有许多,比如:鸽子——往返定点位置传递信件。海龟——回到出生的海滩产卵。牛——吃草和睡觉时身体总是南北朝向。狗——拉大便时身体是南北朝向。自从有人提出动物利用磁场来到导航之后,许多人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毕竟当时还没有确切的证明来证实,直到1966年一对来自德国的夫妇通过实验来证明了鸟类迁徙飞行的方向,是受地磁场影响的。实验如下:假如将一块小磁铁安放在鸽子的头部,由于磁铁扰乱了鸽子对地磁场的感应,因此鸽子会分辨不出东西南北的方向,只能到处乱飞。站不住脚跟的感知地磁场机制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有各自的看法,100年来各种假说也是众说纷云,但是有许多种假说都没能在科学面前站稳脚跟,只有两个假说看似是比较靠谱的,最终经过实验的证明也是错误的。·磁铁矿假说有些动物的体内存在一些通过神经系统与大脑相连的无机磁铁矿,这些无机磁铁矿能够让动物感知到地磁场的变化。鸟喙磁铁矿假说指的是在鸽子的鸟喙中发现了一个白色组织,而铁矿就是在这个白色组织之中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认为铁矿石就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并且通过神经与鸽子的大脑相连接,使得鸽子拥有感知地磁场变化的能力。但是鸟喙铁矿假说在2012年被证实了上错误的,因为鸽子的鸟喙中含有铁矿的细胞并不是神经细胞,而是一种称为「巨噬细胞」的细胞,它只是免疫系统的一个细胞,这种细胞是和地磁场感应没有一点联系的。·量子纠缠自由基假说这个假说是由物理学家克劳斯·舒尔特在1978年提出的,他认为光子被激活之后,电子是处于量子纠缠态中的,也就是电子从单重态转换到三重态是受磁场控制的,这个量子反应是动物感知地磁场的基石。2000年克劳斯·舒尔特更进一步指出动物体内存在一个叫做「隐花色素」的蛋白质,而这个蛋白质与电子纠缠假说的特性非常吻合。量子纠缠自由基假说坚持了30年,此前一直没有证据来推翻这个假说。然而在2008年的时候被史蒂文·雷佩特通过基因消除的方法证实了量子纠缠自由基假说是错误的。因为将果蝇的「隐花色素」蛋白质消除后,果蝇就失去了方向感,没有了感知地磁场的能力,所以量子纠缠自由基假说中的电子与「隐花色素」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克劳斯·舒尔特提出的假说在当时是一个很大胆的推测,完全是通过理论推测出来的假说,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有限没有足够的手段来对此假说作更深入的研究,推翻这个假说的论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这个假说无法解释动物对地磁场感应变化的原因。2.动物是非常依赖地磁场。3.量子化学反应与感知地磁场能力是没有联系的。图源:网络动物在进化中保留的分子机器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在各个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比如动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动物学,现在物理学和化学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我们需要用一个全新的科学角度来研究鸟类飞迁的导航工具——分子机器。既然光对动物的地磁场感应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从这点出发来探索动物迁徙的依据就容易多了。·光磁偶联克劳斯·舒尔特提出的量子纠缠自由基假说中虽然动物拥有感光受体,但是感光受体蛋白质并不能感知到地磁场,感光受体只是光磁偶联中的一部分。既然动物能够感受到地磁场,那么受体就一定存在一个感磁受体,或者存在一个能同时感受到光和磁的受体蛋白质,动物就能够通过这个磁受体蛋白质来接收磁信号,因此可以实现地磁场导航。其实很多物种包括我们人类都是拥有磁受体蛋白质基因的,磁受体与光受体这两个复合物受体是形影不离的,它们相互围绕形成一个光磁偶联的棒状螺旋结构,拥有一个共同复合形式的功能,让动物在既能感受到光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磁场的变化,这个复合结构有着和指南针一样的功能,动物就是凭借它来实现地磁场导航。光磁复合体结构是唯一一个能够检测到有磁性存在的蛋白质基因,光磁复合结构能够检测到微弱的磁场变化,因为磁场有变化时光磁偶联复合结构中的晶体会随着磁场的方向旋转摆动:当磁场变化微弱时,晶体摆动的幅度不会太明显。当磁场变化强烈时,晶体摆动的幅度就会很明显。图源:网络虽然说皮皮虾拥有16种不同感光的细胞是地球是唯一一种直接通过眼睛就能看到宇宙真实景像的物种,平常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图片都是经过特殊处理合成的。然而鸽子的眼睛独特之处一点也不亚于皮皮虾,鸽子通过眼睛就能直接看到磁场,鸽子的视网膜具有光受体和磁受体蛋白质,并且鸽子的视网膜神经细胞能够同时表达光受体和磁受体的功能。图源:网络生物指南针导航学说所描述的分子机理内容是:“感光的受体和感磁的受体蛋白质基因共同形成一个光磁偶联的棒状螺旋复合体结构,这个结构会同时整合光和磁的信息,复合体为动物迁徙指引方向提供了保障,不仅能够感知到磁场的磁极,还能感知到磁场的倾角和磁场强弱度的变化。”生物指南针导航学说被提出之后在科学界得到了高度的认可,甚至被评定为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牛津大学的Perter Hore将它称作为一项惊人的科研成果,是科学界一个卓越的发现。神经学家Steven Reppet也对这个学说作出高度的评价。图源:网络生物导航的意义有支持的声音就一定有反对的声音,那些反对的人则会质疑生物指南针导航学说中的蛋白质基因假如含有磁受体,那么地磁场磁极每20万~30万年反转一次,拥有磁受体的动物也能够马上适应地磁场反转的环境吗?毕竟有些物种已经在地球上存活了好几百万年了。假如地磁场磁极反转了,那么动物的磁受体对磁极的感应也会反转过来吗?毕竟动物的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依赖地磁场。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以上的问题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答案,这就是研究生物导航的意义所在,研究动物的行为和身体运行机制能够为我们解答关于生物凭借什么来精准定位和导航,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现存在地球上的物种是如何演化出最完美、最能适应大自然环境的身体。所以物种身体上所演化出来的每个细胞和器官一定是有用的。大自然是一个用进废退的生存环境,要么为了适应大自然而生存下去,要么就被大自然淘汰掉。磁受体的发现同时也暗示了在外界的磁极影响下,基因中的磁受体是可以操纵生命的活动以及神经系统,而最终的目的也只有一个——生存下去。关于【生物识别方法都有哪些方法】和【民法典关于生物识别信息的法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